中拉资讯
如何跳出历史的怪圈——当前拉美经济的危与机
2016-08-04 新华网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拉丁美洲,这一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原料库”,再次站在世界聚光灯下。


近期曝出的有关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捉襟见肘的新闻,折射出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面临的经济困境。在大宗商品催生的十年繁荣期结束之后,巴西的困境只是拉美国家的一个缩影。


比较优势,还是资源诅咒?


罗萨里奥,阿根廷第三大城市,农业出口产业核心区,以该市为中心画个半径300公里的圆,将覆盖阿根廷全国一半的农业产量。去年,阿根廷全国80.9%的大豆从这里的码头出口海外。


自2003年起,得益于大豆出口,阿根廷经济多年维持超过8%的增速,当地人称之为“中国速度”。直到国际金融危机触发大宗商品下跌行情,2011年后阿根廷经济持续下滑。


“我们的大豆产量超过5300万吨,过去一年大豆每吨价格下降近150美元,这意味着出口收入少了近80亿美元,”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首席研究员胡里奥·卡尔萨达对记者说。


农业是阿根廷经济重要的“造血机”,工业部门资本货物进口用汇多来自农业出口部门,农业出口下降自然对工业产能造成影响,导致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因配件进口受限被迫关停生产线,工业出口的贸易“补位”功能被严重削弱。


阿根廷只是大宗商品熊市下拉美资源出口国的缩影。巴西,作为世界第二大铁矿砂出口国,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漫长的经济衰退。


大宗商品占巴西对外出口总额近62%,外需疲软使巴西出口增速从最好年份的年均40%跌至去年的负40%,始自2001年的高额贸易顺差也在2014年转为逆差。巴西淡水河谷,国际矿业四巨头之一,因铁矿石价格下滑去年净亏121亿美元,不得不变卖非核心资产维持收支平衡。


墨西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都面临类似问题。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的统计显示,近5年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导致拉美净出口损失占地区经济总量的1.2%。


继续扩张,还是紧缩调整?


“继续通过扩张性政策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和就业,还是牺牲经济增速,通过紧缩性调整削减公共支出,以适应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拉美国家正面临两难抉择。”世界银行最近在一份拉美大宗商品周期报告中这样说。


随着大宗商品进入熊市,不仅大宗商品贸易萎缩,外资流向也发生了逆转,对拉美经济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增长36%,拉美吸引外资却下降9.1%,其中巴西更是大减23%。


面对外贸外资同步下滑,拉动内需成为拉美各国的“抓手”。2009年,拉美国家通过逆周期操作“以盈补缺”,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第一波冲击并率先恢复增长。2010年,巴西经济甚至出现7.5%的“井喷式增速”。但巴西经济学家维尔纳·贝尔指出,“如果考虑到巴西不到17%的固定投资率,这样的增速井喷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果然,自2011年后巴西经济增速一路下滑,2014年陷入零增长,2015年衰退3.8%。


巴西经济困局在拉美颇具代表性:一方面,多年扩张性干预政策见底,财政资源难以为继,但大规模公共福利支出惯性犹存,通胀、赤字、贬值等“并发症”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加税和财政紧缩又导致利率攀升和消费降温,使得原本乏力的经济雪上加霜。


拉加经委会数据显示,去年拉美地区财政状况5年来首次“集体飘红”。


财政“瘦身”,更要经济“健身”


“今年是拉美经济调整的关键一年,御寒脂肪快用完了,现在得靠肌肉了。”阿根廷经济学家豪尔赫·卡斯特罗以此比喻当前拉美经济“刺激消费模式枯竭而外部贸易环境不见起色”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增速断崖式下滑,赤字爆炸式增长,通胀难以遏制,不可持续的汇率机制和外债过重最终导致债务违约,如今这一梦魇会否重演?拉美经济的肌肉足够结实吗?


“可以肯定的是,拉美经济已摆脱上世纪80年代的脆弱体质。”阿根廷经济学家费德里科·波利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以来,拉美经济指数变动呈现平滑曲线,基本与全球周期变动一致,这表明地区消化外部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


同时,拉美国家政府侧重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提低”“扩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人口贫困率显著下降,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缩小,民众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显著提升,经济增长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


此外,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新常态”正在“倒逼”拉美经济改革。近两年,拉美国家为财政“瘦身”同时,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和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健身”,修正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


墨西哥启动了能源改革,向私人部门开放石油投资;阿根廷修改能源法,提升电力供应中可再生能源比例,并配套推出数十亿美元新能源发展计划;巴西启动“工业强国计划”,增加固定投资、提高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扶持中小创新企业和职业培训。


世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私人投资基础设施规模最大的5个国家有4个来自拉美,分别是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和巴西。


中国经济转型,拉美产业升级新机遇


“拉美经济要把‘脂肪’转化为‘肌肉’,需要构建完善和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拉美国家这方面历史欠账很多,现在可以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市场和投资机会,推动再工业化进程,”卡斯特罗对记者说。


《中拉制造》,这篇美洲开发银行期刊封面文章展望了中拉产业整合的乐观前景。美洲开发银行贸易和一体化部门主管安东尼·埃斯特瓦德奥达尔在文中指出,拉美国家应抓住机遇,优化升级中拉贸易结构,对接各自优势扩大双边投资。


在对接农业科技优势与中国市场优势方面,阿根廷的生源霸科公司走在了拉美国家前面。这家精于口蹄疫疫苗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与上海海利生物在华合资生产疫苗,依托4亿剂的年产能共同开发庞大的中国和亚洲动物疫病防治市场。


中国工业制造优势也开始深度融入拉美“再工业化”进程。2005年进入古巴市场的宇通汽车,经过多年开拓如今已拥有当地公交市场八成份额。而中国中车、奇瑞、吉利、三一重工、华为、中兴、联想、格力、中粮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也都在拉美布局多年,为拉美国家提供优质工业产品的同时,正逐渐融入当地产业链并通过直接投资带动当地产业升级。


中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与需求也在加速对接。阿根廷“基塞”水电项目、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和核电项目、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玻利维亚鲁雷纳瓦克公路、哥伦比亚马道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已经或即将实施。


当前,中拉双方正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彼此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呈现更加丰富的合作业态。正如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阿莉西亚·巴尔塞纳所说,中拉“同步转型”将为双方贸易和投资带来更加丰富的合作机遇。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王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