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资讯
中国社科院发布拉美黄皮书解读过去一年拉美局势
2017-07-19 国际在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北京共同发布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6-2017)》,并召开专题报告会,解读2016年以来拉美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的变化及其趋势。


随着经济危机的后果不断发酵,许多拉美国家执政环境恶化,执政难度和压力增加,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发生重大改变。拉美的左翼力量已经失去地区政治主导权,政治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呈“左退右进”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杨建民说:“虽然左翼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乌拉圭、尼加拉瓜和智利继续执政,但是拉美左翼占优的格局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左翼丧失了地区政治主导权。去年巴西左翼的下台,是继2015年阿根廷左翼下台之后,拉美发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尽管左翼还是在一些中小国家执政,但是拉美地区的前四大经济体,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哥伦比亚都是由右翼政党执政。也就是说,拉美政治开始进入‘左’‘右’交替,并且以中右翼为主的新的执政周期。”


2016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黑天鹅”事件频出的背景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GDP增长率下降1.1%,人均GDP下降2.2%,这是该地区自2008年债务危机以来第一次出现持续2年的衰退。同时,地区内部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勇说:“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表现不一样。中美洲因为与美国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呈现正向增长。南美洲受贸易投资下滑的影响较深。加勒比地区受粮食价格上涨和恶劣的极端天气的影响,由上一年的正增长转为2016年的负增长。”


此外,国家间的差异也有所扩大。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数据显示,巴西、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GDP增长率分别为-3.6%、-9.7%和-2%,是影响地区经济表现的主要因素;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伯利兹等加勒比国家的GDP依次下降10.4%、4.5%和2.4%,累及地区经济的整体表现;多米尼加、巴拿马和尼加拉瓜的GDP增长率均超过4%,特别是前两国的增长率分别为6.4%和5.2%,已连续3年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自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拉美经济已经连续5年下滑,2015年和2016年两年更是出现负增长。由于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地区整体向好的社会形势出现逆转。多数拉美国家的失业率上升,就业质量下降,贫困反弹,一些已经实现脱贫的人口重新返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房连泉说:“就业情况有一个反向的变化。2016年拉美地区失业率是8%,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率持续下降。尽管劳动参与率上升,但是就业比率下降,结果就是失业率上升。新增的失业主要转向非正规就业,也就是自雇者。正规就业也在缩减。减贫形势方面,2013年以来,贫困率呈微幅上升的趋势。同时,每天4-10美元收入的中层阶层规模不断扩大,超过了高收入阶层的规模,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是,这一群体的收入可能受危机影响随时会下降,可以称之为‘脆弱阶层’。”


2016年,域外因素和地区政治生态变化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拉美地区国际格局及其演变态势。美国大选过程搅乱了地区各国的发展势态,特朗普当选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拉美3国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启了中国对拉美外交的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谌园庭对拉美对外关系做出了3个判断。 


谌园庭说:“第一,拉美国家外交政策以及地区国际关系演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生态变化扭转了对外政策取向,特别是地区大国的动态正在改变地区各国间关系的原有格局。第二,就拉美国家对外关系多样性的努力而言,无论北美、欧洲还是亚太地区,都是其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方向,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第三,世纪之交以来,拉美中左翼政府在追求自主方向上的作为较为突出,但并未成功借助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性改变。拉美主要国家更为趋向自由主义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却正值北美和欧洲内部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之际,拉美国家对外关系面临着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另类挑战,其主要发展脉络值得密切关注。”(国际在线消息  记者 陈宇 )


  谌园庭还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对美拉关系造成冲击,将中国推到了风口浪尖,所谓“美国筑墙,中国搭桥”。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和挑战对中国外交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