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资讯
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5~2016)
2016-07-01

2016年6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暨拉美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


黄皮书对201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形势作出整体回顾,认为拉美形势总体表现不佳,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均出现阶段性变化,“政治格局酿巨变”和“经济整体陷衰退”是本年度该地区形势的两大突出特点。


——拉美政治格局酝酿巨变

黄皮书以拉美国家的重要选举、政党更迭和左右翼执政周期为基本线索,认为2015年拉美政治形势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政权平稳过渡和政党力量的此消彼长均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内进行,整体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二是拉美左翼执政十多年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右翼政党实力进一步增强,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巴西左翼政党均遭重挫,拉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2016年是拉美政治形势值得关注的一年,古巴共产党召开“七大”及这个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加勒比岛国如何推进其“更新”进程,委内瑞拉局势的变化,巴西如何渡过总统弹劾关,以及哥伦比亚和平进程的进展等重要事件都值得特别关注。


——拉美经济整体衰退,内部分化明显

黄皮书以拉美经济表现、应对政策、发展趋势为视角,展现该地区经济整体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困境。


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国际贸易陷入低谷等不利因素持续作用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整体出现衰退;但具体而言,拉美地区内部分化明显,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指标好于南美洲。岳云霞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地区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和政府政策的顺周期性尚无法得以根本扭转,经济复苏缺乏足够的动力,预计该地区2016年的经济增长有限,地区分化有可能加剧。


——社会指标鲜见好转,社会脆弱性加剧

黄皮书指出,在整体经济衰退的背景下,2015年拉美各国相关社会发展指标鲜见好转,就业质量下降,失业率上升,部分国家通胀率大幅攀升,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依然突出,来自民众的反对声音增加。


随着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叠加,拉美国家公共安全形势变差;伴随财政形势的困难,左翼政府的社会支出政策开始面临财政困难的挑战。房连泉认为,2015年是拉美“千年发展目标”的评估年,总体上看,过去25年拉美在减贫、提高就业、普及教育等诸多方面取得较显著的成效,但有些社会指标的改善仍不尽如人意,各国实现目标的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拉美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入仍将面临众多困难。


——拉美对外关系多样化发展,选择和机遇增多

黄皮书认为,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始终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2015年拉美国家寻求战略回旋余地、借力发展的主动意识有所强化,同时对外政策取向的差异也有所加大。


与西半球国家和拉美国家间的关系仍是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重心,欧洲和亚太地区日益成为拉美国家对外关系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南亚、非洲、俄罗斯则是其拓展合作的新增长点;在贸易、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题上协调行动的意愿增强,在跨区域经济体间协调行动和开展“南南合作”等领域展现出更为活跃的姿态。张凡强调,拉美国家对外政策取向的差异有所加大,太平洋联盟成员国积极参与TPP谈判、中美洲与南美洲国家在对外合作重心上的差异、美古复交及美国对拉美左翼执政国家关系的调整等方面都显示出域外因素对该地区的持续影响。


黄皮书强调,除整体性研究外,国别案例在拉美研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拉美一些国家的局势变化有加速发展之势,例如,巴西陷入政治经济双重危机,弹劾总统事件持续发酵加剧了巴西政局的不确定性;阿根廷左翼政府连续12年执政终结,新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成效;委内瑞拉局势的发展,等等,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右翼政党将在拉美政治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末以来,拉美国家的政治集体左转,左翼执政的国家占据拉美地区人口和面积的70%以上。10多年后,拉美左翼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执政危机,中右翼势力迅速上升。黄皮书称,在未来的5~10年内,右翼政党执政的国家可能在拉美政治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拉美右翼执政新周期的开启并不会阻断拉美民主化进程,不会破坏拉美国家的民主体制。


拉美右翼政党是现行体制的拥护者和捍卫者,也是现行拉美民主体制的缔造者之一。在军人政权独裁时期,拉美左翼尤其是激进左翼,如共产党和社会党等均被取缔,右翼政党承担起恢复民主的重任。在还政于民时期,军人主要是和右翼政党谈判,制定新宪法,恢复民主体制。在拉美左翼执政时期,右翼政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不利局面,但绝大多数措施是在宪法允许的框架范围之内。它们有信心通过选举等合法手段重返执政地位。在右翼执政新周期开始的今天,右翼政党仍然以维护国家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的民主体制为己任。


2016年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有限

就外部环境而言,2015年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产生不利影响的三大冲击仍会持续。首先,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态势短期内无法扭转。其次,由于总需求不振,且繁荣期内的过剩生产能力须假以时日来消耗,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仍将维持。最后,在世界经济低增长、外需低迷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增长可能仍会滞后于全球经济增速。受上述因素影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贸易条件可能进一步恶化,外部融资环境甚至更为恶劣,外部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就风险敞口而言,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的外部脆弱性仍未发生改变。一方面,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总体偏高,尤其是对于大宗商品的依赖度较高。但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中,对外贸易的风险敞口较大。另一方面,地区外债水平相对较高。2015年,地区负债率、外债总额占储备资产比例以及对外债务率三大指标依次为33%、173.4%和134.9%,均超出警戒线,外债的风险敞口较大。


就政府的政策空间而言,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选择有限。在财政政策方面,2015年,地区33国中,有14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出3%的安全线,6国接近安全线,由此,政府受到较大的财政制约,很难通过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地区多国的基准利率水平已达到超高水平,在抑制通胀和竞争国际资本方面,几无余地。

基于上述因素,可以判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经处于经济的周期性衰退中,在中短期内缺乏足够的复苏动力,2016年的经济增长有限。


中拉“3×3”模式将带动双方全面合作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就中拉合作提出“3×3”模式,即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围绕中拉合作项目,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该模式有助于振兴实体经济,有助于突破拉美经济困境,有助于保障中拉合作的良性发展,也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在“3×3”模式的指导下,中拉贸易有必要进行新的战略布局和策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结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打造贸易“新高地”。 第二,通过充分发挥投资和金融的双引擎作用,拓展中拉贸易的外延。第三,利用中拉整体合作的新平台,创造中拉经贸合作的良好环境。


可以预见,通过新模式,中拉产能合作能够促进双方经贸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互鉴的积极融合,带动双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合作。黄皮书称,未来几年中国对拉投资力度更大,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改善双边的经贸联系,也有利于推进中拉生产一体化的进程。